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77篇
  免费   1988篇
  国内免费   2309篇
林业   2423篇
农学   1499篇
基础科学   1299篇
  2887篇
综合类   14300篇
农作物   1959篇
水产渔业   899篇
畜牧兽医   4372篇
园艺   2038篇
植物保护   1198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575篇
  2022年   1344篇
  2021年   1354篇
  2020年   1193篇
  2019年   1126篇
  2018年   811篇
  2017年   1377篇
  2016年   893篇
  2015年   1276篇
  2014年   1386篇
  2013年   1655篇
  2012年   2401篇
  2011年   2448篇
  2010年   2323篇
  2009年   2118篇
  2008年   2206篇
  2007年   2000篇
  2006年   1677篇
  2005年   1309篇
  2004年   808篇
  2003年   539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570篇
  2000年   473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The abnormality of the central noradrenergic system in Alzheimer's disease has two cases: decrease or increase. The former is easy to be understood, because it is resulted from the outstanding forfeit of the noradrenergic neurons in the nucleus locus ceruleus (nLC); but the noradrenalin concentration does not change and enen increase, it seems to disagree with the loss of the noradrenergic neurons in the nLC. This article put emphasis on it, enumerated the related evidence and analyzed the possible causes. At present time, the drugs to increase noradrenalin is used mostly in clinic. This paper summarized it and put forth our own opinions.  相似文献   
92.
以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和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为试虫 ,建立 Na+- K+-ATPase最佳反应系统 ,研究典型光活化毒素 α-三噻吩 (简称 α- T)对 Na+- K+- ATPase的影响。棉铃虫 Na+- K+- ATPase活力最佳测试条件为酶源蛋白浓度 6μg/ m L ,反应温度 35~ 4 0℃ ,反应时间6min;亚洲玉米螟则为酶源蛋白浓度 8μg/ m L,反应温度 35℃ ,反应时间 6min。近紫外光照 (30 0~4 0 0 nm )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离体 Na+- K+- ATPase活力基本没有影响 ,但对活体活力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 ,α- T对两种昆虫离体和活体 Na+- K+- ATPase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光照组 α- T对亚洲玉米螟 Na+- K+- ATPase的抑制率高于无光照组 ,且处理浓度或剂量越高 ,其抑制率越大 ;对棉铃虫 Na+- K+- ATPase抑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3.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作物生境,采用人工挂卵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17种生境中的分布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发生时间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说明其对生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消长有4个峰,其中以春甘薯田的发生时间最长,种群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这4个峰在春高粱间作菜豆、春花生、平作夏玉米和夏玉米间作直立型绿豆这4种生境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间作豆科作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玉米螟赤眼蜂种群数量年度间变异较大,特别是干旱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4.
本文就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对玉米螟赤眼蜂增诱作用及其在穗期玉米螟防治中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与平作夏玉米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和不放蜂对照区相比,明显提高了玉米螟赤眼蜂对螟卵的寄生率,1992年三者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分别为26.7%、3.6%和0;1993年分别为28.0%、6.6%和1.0%,自然落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9.1%、22.4%和4.6%。1994年用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为30.7%,而平作夏玉米不放蜂对照区仅为2.5%;自然落卵的卵块寄生率前者为56.2%,后者为12.3%。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心叶期抗螟夏玉米平作不放蜂和感螟品种不放蜂对照区的平均百株蛀孔数分别为54.8、102.6和277.2个,放蜂区与两个不放蜂对照区相比,对玉米螟的防效分别为46.6%和80.2%。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心叶期玉米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并接种释放少量赤眼蜂等综合措施对穗期玉米螟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
湘黄鸡进行专业户(场)散养时,由于生产方式不同于舍饲群养,其生产环境、食物结构和易感病种类都必然发生变化。对此,笔者结合临床所遇病例进行了研究总结,对散养湘黄鸡的几种常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防治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6.
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R-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的N基因自行设计和合成了一对可扩增长度为 641bp目的片段的引物 ,成功地建立了检测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RT PCR方法。对猪轮状病毒 (P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的RT PCR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对PEDV JS株的RT PCR产物的序列分析表明 ,与CV777株的同源性为 97 3 %。  相似文献   
97.
猪大肠杆菌水肿毒素SLT-IIe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本地猪水肿病大肠杆分离物ED1株为材料 ,利用 PCR克隆了含猪水肿病大肠杆菌 (VTEC) slt-IIe A基因 987bp的片段 ,并测定了含该克隆片段的 Bam HI、Hind 酶切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结果表明 ,slt-IIe A基因的编码区全长 960 bp,编码 3 1 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序列与国外报导的 S1 1 79株进行比较发现其核苷酸同源性为 98.9%。经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99.7%。这为进一步研究 slt-IIe A的生物学特性、水肿病的分子诊断及其防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8.
不同培养条件对鲍鱼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温度、pH值及培养基含水量处理 ,对鲍鱼菇菌丝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鲍鱼菇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 2 0~ 31℃ ,最适温度为 2 5~2 8℃ ;pH值适宜的范围为 4 0~ 7 0 ,最适pH值为 5 5~6 0 ;培养基含水量适宜的范围为 6 0 %~ 80 % ,最适含水量为 80 %。  相似文献   
99.
以间套作小麦玉米、单作小麦和单作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单作和间套作小麦玉米叶片叶绿素及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间套作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大于相应单作;单作和间套作小麦开花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沉淀值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60*,0.948*,0.968*,0.957*)。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单作玉米叶绿素含量高于相应间套作玉米;单作和间套作玉米孕穗期叶绿素含量与其蛋白质含量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61*和0.870*)。  相似文献   
100.
针对水稻病虫害防治中长期存在控害保产与生产无公害稻米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几种效果显著的非化学控害增产技术。其中,利用水稻遗传背景、对病虫抗感水平等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多样性种植,控制稻瘟病的效果达42.12%~76.68%,抑制白背飞虱若虫数量增长效果明显,增产糯稻或优质稻600~1050 kg/hm2,平均增收约1 500元/hm2;稻鱼共育控制稻飞虱的效果为63.77%~86.89%,对纹枯病病株抑制率70.52%,控制稻田杂草效果为89.57%,平收获鲜鱼319.5~1 177.5 kg/hm2,水稻产量比对照区增产7.05%~10.11%;稻鸭共育控制稻飞虱效果63.73%~77.18%,控制稻螟效果30.11%,控制纹枯病效果19.33%~67.03%,对稻田杂草控制效果91.96%,减少施肥30.6%、农药59.3%,减少投入1 987.05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